查看原文
其他

别让“放生”变成“杀生”闹剧

苗务 人民网评 2023-02-22


近日,有市民反映,上海市苏州河沿岸大量鱼类死亡后漂浮水面,散发恶臭。根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的介绍,这些死鱼,大部分不是野生鱼,也不是苏州河内的原生鱼,它们主要是人为放生到河中的养殖鱼。

据悉,7月份,苏州河管理站接到13起鱼类死亡污染投诉,并协调保洁单位进行突发污染应急处置。数十斤上百斤甚至成吨的鱼虾被一些人打着“祈福积德”的旗号放生到苏州河里,转眼却一命呜呼,甚至发烂发臭到影响附近居民生活,污染水域环境,如此这般的“放生”,真的合情合理合法吗?

资料图


放生,本该是保护自然爱护生命的行为,却因盲目放生以及带来的各种危害频频登上社会版面。而一些放生清单更是让大家瞠目结舌,福寿螺、鳄雀鳝、食人鲳、毒蛇、鳄鱼……禽类、水产类、虫类、爬行类无所不包。这些被随意放生的动物不光会破坏放生地的生物多样性,危害当地生态系统,甚至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。盲目放生,有可能将善事、好事,变成恶事、坏事,让放生变成“杀生”。

此外,被放生动物的来源也有待调查。有记者了解到,放生已经形成了“专业”运作流程,一个团队有人负责募集买动物的资金,有人负责采购,有固定的供应商。而在放生的时候,经常是上游放生下游捕捉,那些被放生的动物俨然成为了活动中循环使用的“老演员”。如此,放生成了一些人眼中稳赚不亏的财富密码,并迅速形成一条专业的黑灰产业链,更有甚者因此诱发了一些野生动物盗猎等非法行为,绝对是违背了放生者的初心。

放生者或许是因为信仰,出于对生命的爱护与尊重,或许是一种对健康、家庭、事业的祈祷,但放生应该有度,不能为了放生而放生,只有真正执行科学放生,才能让放生回归本意。正如专家指出,在放生之前,应对被放生动物的习性、检疫情况,放生地的生态环境、食物链结构等进行必要的了解,确保被放生动物的习性、数量、健康状况与放生环境相协调。合理规划放生的规模、次数和物种,努力避免放生动物对人类生命、生活或放生地生态安全造成威胁。

201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《野生动物保护法》规定,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,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,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、生产,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。随意放生野生动物,造成他人人身、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,依法承担法律责任。2022年,在农业农村部新下发的《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“十四五”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》中,已经明确规定出126种禁止在全国或局部放流的水生生物。这些法规都已明确指出不科学的放生即涉嫌违法。

目前公众对于放生的科学认识还比较欠缺,个人或团体组织的放生活动具有随意性、隐蔽性。另外,因黑灰产业链产生各种问题也缺乏统一的监督协调惩治,对监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。在法律约束的同时,也应加强科学引导,利用各种媒介宣传科学放生知识,提高公民对外来物种对环境可能产生破坏的认识。

遵守法律法规,以科学知识为指导,合理放生,慈悲护生,才是真正被需要的放生。

责编|仝宗莉、徐玉涵



推荐阅读

“暴利”的医美能走远吗?

对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要露头就打

婚恋平台屡屡被罚,乱象何时了?

保护动物上餐桌,平台不能装聋作哑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